您現在的位置:主頁 > 熱點資訊 > 行業新聞 > 詳細信息
航司機票新政后:參與者重構,市場待破局
作者:admin 來源:環球旅訊 發布時間:2016-09-19
航司機票新政后:參與者重構,市場待破局

圖片來自于網絡

  中國的機票行業從業者大體可以分為傳統機票代理人、B2B和OTA三大類。前段時間,大概看了下OTA在航司新政之后的執行情況,近期,筆者又去了解了一下其他參與者情況,整理如下,與各位分享。


  一、傳統機票代理人


  在機票分銷的歷史長河里,傳統機票代理人曾占據高達90%的市場份額。但是,隨著電子客票的興起,以及電子商務的推進,代理人的作用越來越淡化。利潤也持續下降,為了利潤,也出現了積分兌換票、高額收取退票費等違規操作,在網上也是鬧得沸沸揚揚。最終,在多種原因共同作用下,導致了航司新政的出臺與市場變革。但是無論如何調整,代理人肯定不會消失,只是群體如何被重構。在多年的分銷過程中,機票代理人也演變出多種類型,具體分類總結如下:


  1、批發型代理人。


  該類代理人量級大,市場份額大,但是毛利較低,靠沖航司后返為生。而此類企業,又可以進一步劃分如下:1)線上批發型:通過OTA、B2B分銷機票;2)線下批發型:擁有一定的自身分銷體系。


  2、大客戶代理。


  該類代理人,以經營企業客戶或者說商旅用戶為主,針對一些中小型的,甚至可能一個企業的機票采購,就可以養起來他們。該類企業需要擁有一定企業關系,并且需要有資金墊付能力。


  3、直客(散客)型代理。


  該類企業目前很少,受流量獲取、旅客銷售習慣轉變線上、品牌宣傳等條件制約,很少有企業能有較多直客。


  4、包機型代理。


  這類企業也較少,需要企業有一定關系,門檻較高。


  上述不同類型代理人,同一家單位,多會同時具備多種屬性,只是某一類特性更重一些。不同屬性用戶,受到本次新政沖擊不盡相同。但是,無論是哪種類型代理人,新政后日子肯定都不太好過,根據之前網上信息顯示,新政后,各航司國內一張機票代理費在25元左右。


  太原市龍之舟航空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東亮測算過代理人銷售一張機票的大概成本,大概要在17元左右,構成為接線員獎勵2元+出票及財務獎勵2元+送票員獎勵2元+售后及墊資成本2元+房租水電平攤2元+電話費1元+員工社保2元+稅收為定額服務費x20%,這還沒算廣告費、差旅費、招待費、福利等等,再加上其他,一張票成本要去到20元了。而新政后,一張機票的利潤才25元左右。


  單單依靠正規機票收益,企業無法存活。因此,代理人要么轉型,要么經營政策擦邊球產品,才能生存下來。而目前航司監管較嚴,很難投放政策擦邊球產品,因此,所有代理人均生存較難。


  但是,畢竟還是有可操作產品,且大量代理人退出,通過專業人士了解到,2015年注冊機票代理人大概為5000家,而截至2016年8月,注冊代理人大概為4000家左右,而這4000家中,活躍的會進一步減少。原有市場被出讓,所以,如果代理人有一定自身分銷體系,且數據運營好、人員成本控制與原有技術搭建完善,現在仍有利潤空間。


  因此,代理人的經營門檻變的更高,需要有自身分銷渠道,懂線上運營與數據分析,且有一定資金實力,才能存活下去。而且,代理人市場越來越兩極分化。鑒于此情況,未來可以生存下來的代理人會很少。


  而關于代理人轉型,目前看來,無外乎開展機+X產品、商旅、旅行社方向,暫時,也無轉型非常成功的代表,大家均在摸索,預計2017年Q2會出現比較成熟的新政下經營模式。


  二、B2B企業


  該類企業中有517Na、今日天下通、51book等,興起于2008年,在2012至2014年發展到鼎盛時期,依靠解決代理人之間航司代理費信息不對稱問題,發展壯大。利潤來自收取供應商成交機票手續費。


  從2015年開始,受航司對該類平臺監管加大,航司下調代理人代理費,導致代理人開始逐漸減少,以及OTA變為新分銷渠道等原因影響,該類企業開始走下坡路。而從今年7月1日開始,該類企業更是進入生死存亡的時刻,在7月1日當日,首家B2B平臺易行天下宣布暫停機票業務運營,團隊搬至北京,開始新項目,令人唏噓。


  而曾經的三個平臺巨頭,517Na、今日天下通和51book交易量也是下滑。通過517公布的2016年半年度業績報告顯示,報告期內,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450萬元,同比增長19.54%,利潤總額和凈利潤為125萬元和103萬元,分別同比下滑82.19%和82.30%??梢姶祟惼髽I受新政影響極大,同時,517開始發力為代理人提供商旅系統方向轉型,51book發力旅客企業B2B系統轉型,均開始尋求開展新業務與轉型。


  但是,該類企業還是有市場存在空間與價值,即使在航司新政后,也還是會有人愿意出讓自己收益而產生價格差,因此,就需要一個交易的平臺。


  三、OTA


  以攜程、去哪兒和阿里旅行為代表的OTA企業,目前是新政執行后的市場獲益方。受旅客線上購票消費習慣養成,該類企業掌握這大量旅客流量。新政執行后,并沒有影響旅客的購票方式。同時,從下面幾個角度,也可以佐證這個事情:


  1、新政執行后,受影響的只是機票行業從業者,旅客并不受影響,旅客該出行還是出行,整個機票市場并沒有減少,下面數據也將驗證此問題;





  2、代理人數量在減少,上面我們已經提及通過航信了解到的代理人數量變化數據。


  3、航司政策導致代理人無法在OTA售票。


  綜上,旅客出行數量未變、消費者習慣線上購票、OTA有流量、參與者少。導致OTA自營機票數量增加。同時,OTA技術成熟,電商運營邊際成本低,邊際利潤高。因此,推論出目前OTA為新政后的獲益方。


  這里面存在一個變數,OTA的流量,會被航司直營店分走一部分,這部分有多大,只有OTA自己知道。這將導致OTA自營票數量變化與利潤變化。因無數據支持,只能暫時推測這部分分流數據不足以影響OTA收益過大波動。


  以上,為新政前后,機票各從業者現狀分析,整體為傳統代理人與B2B企業難以維持生計,行業洗牌加劇,而OTA企業為暫時的新政受益者。


  而機票對于OTA來說,也是極其重要的部分,通過9月1日攜程Q2財報得知,攜程第二季度交通票務營收為20億元人民幣,占總營收45%,這其中雖然包含了汽車票業務,但是估算扣除汽車票后,這個占比還是一個很高的數值。而阿里旅行將機票作為網站首頁產品,且將國內國際機票單獨兩個子模塊,可見對于機票業務重視度。同時,通過未來出境游數據,以及中國商旅數據,也可看到未來這些業務的增長空間,而機票在這兩項業務的占比,應在30%左右。具體數據如下:









  所以,無論從流量、利潤那個角度,機票將是OTA不可或缺的業務。


  前路


  新政影響了所有從業者,而且航司的直銷步伐仍在繼續,航司也在不斷完善自身的APP產品,豐富機+。在9月8日,TalkingData發布了《國內主流航司APP產品評測報告》,該報告詳盡的對國內主要航司APP進行了測評,可以看出,航司在自身APP和產品完善上,進步還是不錯的。機票市場還在那里,只是到底是被航司拿走,還是其他人拿走。代理人里面,也有人在繼續賺錢,不是市場不行了,而是參與者被重構了。在新政下,更多人仍在摸索中,期待行業新模式盡快誕生。